以下是关于2024年山东职高数学公式(山东职业高中数学课本)的介绍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山东职高数学公式和山东职业高中数学课本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山东职高数学公式以及山东职业高中数学课本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职高高二数学全公式
边长为a、b、c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夹角为θ。它的六个三角函数分别为:正弦(sine)、余弦(cosine)、正切(tangent)、余割(cosecant)、正割(secant)和余切(cotangent)。
sinθ=b/ccosθ=a/ctanθ=b/a
cscθ=c/bsecθ=c/acotθ=a/b
若圆的半径是1,则其正弦与余弦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高与底。
依照勾股定理,我们知道a2+b2=c2。因此对于圆上的任何角度θ,我们都可得出下列的全等式:
根据前几页所述的定义,可得到下列恒等式(identity):
tanθ=sinθ/cosθ,cotθ=cosθ/sinθ
secθ=1/cosθ,cscθ=1/sinθ
分别用cos 2θ与sin 2θ来除cos 2θ+sin 2θ=1,可得:
sec 2θ–tan 2θ=1及csc 2θ–cot 2θ=1
对于负角度,六个三角函数分别为:
sin(–θ)=–sinθ csc(–θ)=–cscθ
cos(–θ)= cosθsec(–θ)= secθ
tan(–θ)=–tanθ cot(–θ)=–cotθ
当两角度相加时,运用和角公式:
sin(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 tanα+tanβ/1–tanαtanβ
若遇到两倍角或三倍角,运用倍角公式:
sin2α= 2sinαcosα sin3α= 3sinαcos2α–sin3α
cos2α= cos 2α–sin 2αcos3α= cos 3α–3sin 2αcosα
tan3α= 3tanα–tan 3α/1–3tan 2α
下面是一些二维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
面积=πr2(π=3.1415926…….)
a与b分别代表短轴与长轴的一半。
面积= 1/2(h1+h2) b+ah1+ch2
以下是三维立体的体积与表面积(包含底部)公式。
二、我是一名准高三的职高生,谁有职高数学公式,给我发一下谢谢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②两圆外切 d=R+r
④两圆内切 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外公切线长= d-(R+r)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注:韦达定理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 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圆柱体 V=pi*r2h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1.椭圆: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即:{P||PF1|+|PF2|=2a,(2a>|F1F2|)}。
2.双曲线: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值为定值(定值小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动点轨迹叫做双曲线。即{P|||PF1|-|PF2||=2a,(2a<|F1F2|)}。
3.抛物线: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动点轨迹叫做抛物线。
4.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当0
·圆锥曲线由来: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同属于圆锥曲线。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对它们已经很熟悉了。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采用平面切割圆锥的方法来研究这几种曲线。用垂直与锥轴的平面去截圆锥,得到的是圆;把平面渐渐倾斜,得到椭圆;当平面和圆锥的一条母线平行时,得到抛物线;当平面再倾斜一些就可以得到双曲线。阿波罗尼曾把椭圆叫“亏曲线”,把双曲线叫做“超曲线”,把抛物线叫做“齐曲线”。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
参数方程:x=X+tcosθ y=Y+tsinθ(t为参数)
参数方程:x=X+rcosθ y=Y+rsinθ(θ为参数)
直角坐标:x^2+y^2=r^2(r为半径)
参数方程:x=X+acosθ y=Y+bsinθ(θ为参数)
直角坐标(中心为原点):x^2/a^2+ y^2/b^2= 1
参数方程:x=X+asecθ y=Y+btanθ(θ为参数)
直角坐标(中心为原点):x^2/a^2- y^2/b^2= 1(开口方向为x轴) y^2/a^2- x^2/b^2= 1(开口方向为y轴)
参数方程:x=2pt^2 y=2pt(t为参数)
直角坐标:y=ax^2+bx+c(开口方向为y轴, a<>0) x=ay^2+by+c(开口方向为x轴, a<>0)
圆锥曲线(二次非圆曲线)的统一极坐标方程为
其中e表示离心率,p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我是高考过来的,一般我们省是自主命题,***一道大题通常就是圆锥曲线的综合型题目,这种题目的分值大约18分左右但是计算量相当的巨大,一般会设几个小问题,建议楼主视自己的情况而定,有取舍的做这些题目,而所谓的重点就是平常练习中的熟练程度了,高考的数学还是考察个人的解题熟练程度,所以想要取得高分还是要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在注意总结考120以上应该没有问题,***祝你金榜题名! 1、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比较好的有序实数对x、y,使得PM=xPA+yPB(其中PM等为向量,由于图不方便做就如此代替,下同)
2、对空间任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若:OP=xOA+yOB+zOC(其中x+y+z=1),则四点P、A、B、C共面.
3、利用向量证a‖b,就是分别在a,b上取向量(k∈R).
4、利用向量证在线a⊥b,就是分别在a,b上取向量.
5、利用向量求两直线a与b的夹角,就是分别在a,b上取,求:的问题.
6、利用向量求距离就是转化成求向量的模问题:.
7、利用坐标法研究线面关系或求角和距离,关键是建立正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正确表达已知点的坐标.
1。尽量在空中找到与面垂直的向量
2。如果找不到,那么就设n=(x,y,z)
1。二面角的求法就是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可以求出两个法向量的夹角为两向量的数量积除以两向量模的乘积:cos =|n·n1|/|n|
如过在两面的同一边可以看到两向量的箭头或箭尾相交
那么二面角就是上面求的两法向量的夹角的补角
2。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出该面的法向量在平面上任取(除被求点在该平面的射影外)一点,
求出平面外那点和你所取的那点所构成的向量记为n1
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法向量与n1的数量积的***值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得所求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ν则
线线平行 l‖m<=> a‖b<=> a=kb;
线面平行 l‖α<=> a⊥μ<=> a·μ=0;
面面平行α‖β<=>μ‖ν<=>μ=kν
线线垂直 l⊥m<=> a⊥b<=>a·b=0;
线面垂直 l⊥α<=> a‖μ<=> a=kμ;
面面垂直α⊥β<=>μ⊥ν<=>μ·ν=0
三、职高高一上半学期所有数学公式
1、sin(A-B)=sinAcosB-sinBcosA�
2、tan(A+B)=(tanA+tanB)/(1-tanAtanB)
3、tan(A-B)=(tanA-tanB)/(1+tanAtanB)
4、二)用以上公式可推出下列二倍角公式
5、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6、tan(A/2)=(1-cosA)/sinA=sinA/(1+cosA)
7、四)用二倍角中的余弦可推出降幂公式
8、五)用以上降幂公式可推出以下常用的化简公式
9、(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0、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求;
11、(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12、(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13、(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14、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15、(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和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16、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17、注意:条件为,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
18、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②(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9、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0、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21、如: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求的定义域。
22、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扇形面积为,则;定义域为。
23、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的形式;
24、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来表示,再由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25、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26、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27、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28、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29、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30、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2种方法);
31、②(2种方法);③(2种方法);
32、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33、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34、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35、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f(x)-f(-x)=0 f(x)=f(-x) f(x)为偶函数;
36、f(x)+f(-x)=0 f(x)=-f(-x) f(x)为奇函数。
37、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
38、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39、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40、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41、平移变换 y=f(x)→y=f(x+a),y=f(x)+b
42、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43、(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义。
44、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45、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46、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47、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48、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给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关于更多2024年山东职高数学公式(山东职业高中数学课本)请留言或者咨询老师
文章标题:2024年山东职高数学公式(山东职业高中数学课本)
本文地址://www.lizating.com/show-c6342t2rm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betway推荐 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betway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联系邮箱: dashenkeji8@163.com , 我们将在第 一 时 间进行核实处理。 软文/友链/推广/广告合作也可以联系我。